醫者濟世,著手成春。協和醫院自成立以來使無數病患重獲新生,然而隨著醫院醫療衛生技術的飛速發展,承載其醫療職能的硬件設施卻已逐漸不堪重負。如院區內交通規劃不合理,市政設施陳舊,人車流線混亂,消防隱患較多。主要建筑物的功能布局和機電條件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和安全規范。尤其作為協和醫院最重要的醫療救治場所之一的內科大樓 ,平面布局不合理、流線混亂、設備設施陳舊,急需改造更新,以新面貌進入下一個協和百年。
著手成春,如瞻歲新。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學系自1921年建院之初即成立,是國內成立最早的臨床學科。作為承擔其主要醫療救治功能的內科樓,集門診、急診、急救、病房于一體,同時也承擔著協和醫院提供國際醫療服務的重要功能。內科樓建筑總高為40.3m(最高),地上12層(最高),地下2層,屬于一類高層建筑。本次改造總面積約為40000㎡;改造內容包括醫療工藝流程梳理,空間環境改造以及消防設施改造。
我司經過對現場的實地調研,與院方進行了充分的討論,結合科室使用特點和院感要求,按需調整,努力尋找問題的最優解,最終敲定改造方案。首先明確醫患、潔污分區及流線,各行其道,安全高效。其次在保證醫療工藝合理的前提下,根據醫療設備及使用需求,優化各功能空間尺度,并結合所在區域聲光熱環境,有效利用機電設備,最大程度創造醫療空間的舒適度。最后根據現行消防規范及《北京市既有建筑改造工程消防設計指南》規進行消防設備設施的重新梳理及改造,并采用新型耐火材料保證空間美觀的同時滿足消防安全的需要。在整個設計過程中,由于原始層高受限,遠低于現代醫療空間一般尺寸,需要精細化的規劃機電線路及末端點位,高效率使用吊頂空間,提升了主要使用區域的凈高。同時在梳平面布局及消防改造時,還需小心把控結構荷載及使用條件不發生重大變化,避免結構體系的全面改造及加固,所有這些困難都在考驗著設計人員的專業性和敏銳性。
鑒于內科樓肩負這整個協和醫院內科學科的治療任務,所以面臨著保證相關科室的正常運營與院區周轉空間較為有限,不能將全部使用科室周轉至他處的矛盾。在整個設計過程中,需要統籌改造區和未改造區的關系,我司通過與院方、施工方的密切討論,結合施工條件制定了平面分段、高低分區的改造方案,保證了改造過程中未改造區域能夠正常投入使用,大大降低了院方的周轉壓力。
通過選用選用安全、穩定、便于清潔的環保材料,優化的設備系統設計、選用高效的設備,能有效降低整體建筑能耗,以達到綠色高效節能的綠色建筑。
周道如砥,徐徐行之。在內科樓改造受到院方高度肯定的情況下,我司受院方委托對整個院區的道路系統及院容院貌進行了梳理,經過對流線的重新規劃,道路周邊的場地的再設計,以及路面、墻面的材料的更新,新的院區不僅能滿足人車分流的功能需求,整個院區風貌也煥然一新,為協和的百年院慶奉上了珍貴的禮物。
風雨砥礪,共譜新篇。“協和是一個彼時彼地諸事凝結而成的傳奇。是歷史的大河恰好流經某處,是各種力量交織塑形之下涌起的獨特波瀾”百年協和,百年傳承。相信在建設方、設計方、施工方共同的不懈努力下,北京協和醫院定將作為中國醫療衛生科學事業的中堅力量,以全新面貌在新時代中繼續大放異彩。
設計團隊
主創設計師:蘇嶂 高慧杰
項目負責人:李相韜
項目經理:孫文山
建筑專業:張勇 張芬芬 馬安寧
給排水專業:侯繼剛
暖通專業:趙柏巖
電氣專業:孫文山